• 您好 ,歡迎光臨新利18糖業集團網站 ![登陸]  [注冊]
    食糖銷售 :0633-3602298
    豆油豆粕 :0633-7966169
    中國食糖產業路在何方 ? 突破寒冬期還需轉型創新
    時間 :2016/7/13 14:09:02   文章來源 :雲南糖網

       盡管在《糖料蔗主產區生產發展規劃(2015-2020年)》中 ,支持蔗糖業發展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但在利好消息的背後 ,中國食糖產業發展仍麵臨嚴峻挑戰 。 


      近日 ,有消息稱英聯食品集團正在考慮出售旗下中國糖類業務 ,包含在中國廣西的5家甘蔗糖廠和東北的5家甜菜糖廠 ,售價或達10億美元(約合65.13億元人民幣) 。在中國食糖消費量持續增長的背景下 ,英聯反而要出售中國糖類業務 ,這成為了行業內關注的焦點 。 


      新中國成立60多年來 ,特別是改革開放後 ,中國糖業獲得了巨大的發展 。總體上看糖料畝產近20年來都呈比較平穩的上升趨勢 。與糖料麵積同步起伏的是糖料和食糖的產量 ,全國食糖產量由1949/1950榨季的26.1萬噸提高到2002/2003榨季的1063.7萬噸 。90年代以來 ,我國甘蔗生產區域布局發生了劇烈變化 。由於東南沿海地區產業結構升級和農業結構調整 ,甘蔗生產逐漸向西部地區轉移 。全國甘蔗業生產進一步向優勢地區集中 。甘蔗業的向好發展 ,使得我國製糖企業也獲得了長足的發展 。 


      回顧中國食糖產業的發展曆程 ,不難看出 ,中國食糖產業得益於全麵放開經營的市場化運行道路 ,在政策的扶持下近十年來取得了長足的發展 ,國內食糖產量和消費量均大幅增長 ,目前已經躍居世界前列 。 


      但因受國際糖價價格的影響 ,2013年中國國內糖價持續下跌 ,製糖企業十年來第一次出現虧損 ,這著實給食糖行業敲響了警鍾 。據中國糖業協會統計 ,2013/14榨季全行業虧損97.6億元 ,糖企虧損麵超過90% 。2014/15榨季全行業虧損預計約20億元 ,製糖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局麵尚未從根本上得到扭轉 。 


      問題多多 矛盾重重 


      目前 ,中國食糖產業正處於整合和變革時期 ,從生產領域到流通領域 ,從糖農到用糖企業 ,各環節都麵臨全新市場環境的考驗。基於當前種種原因 ,現今我國食糖產業正麵臨著諸多的問題和矛盾 。 


      一是國內食糖供需缺口逐年拉大 ,國產食糖成本高昂 。糖類分析師孫悅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受人口增長 、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的變化 ,我國的食糖消費量始終保持持續穩增長 ,長久下使得國內食糖供不應求 ,缺口不斷擴大 ,2015/2016年度供需缺口高達590萬噸 ,超過國內食糖產量的50% ;我國農業粗放式經營模式 ,使得甘蔗戶均種植規模小 ,機械化作業程度低 ,生產成本居高不下 。 


      二是進口糖價格優勢明顯 。孫悅指出 ,為保護蔗農利益 ,國家不得不一再提高甘蔗收購價格 ,致使國內甘蔗價格遠高於世界主要產蔗大國 。原料成本高 ,製糖成本更高 ,國內外食糖價差隨之不斷擴大 。由於進口糖能獲得高額回報 ,沿海區域接近原糖進口港口 ,可縮減企業加工成本 ,於是不斷有大型原糖加工項目在沿海地區開工和投產 。我國食糖進口量自2010年開始大幅增加 ,2015年食糖淨進口量達到477萬噸 。可以說 ,進口量越大 ,對內陸糖企的衝擊就越大 ,沿海糖企的成本低於內陸企業 ,利潤自然高於內陸企業 ,因此國內不少內陸糖企正舉步維艱 ,虧損嚴重 。 


      三是難以規避的走私是食糖產業向前發展的阻礙 。孫悅坦言 ,近兩年 ,國產糖由於產量下降步入上行渠道 ,而國外糖價格相對偏低 ,二者出現較大價差 ,導致一些國外糖源從我國邊境非法進入國內 ,並一直沒有得到徹底的控製 。走私糖的存在攪亂正規市場秩序 ,也擾亂了糖價的合理發展 。 


      當然我國食糖產業麵臨的困難遠不止這些 ,山東省東方糖業副總經理石凡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人口紅利過後 ,劉易斯拐點來臨 ,伴隨著農村富餘勞動力向非農產業的轉移 ,國內農業人工成本的增加呈持續的趨勢 。分散的農業生產方式 ,不利於升級改造 ,提高效率 ,同時抗風險能力很低,這是製約國內食糖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 。 


      據相關數據顯示 ,廣西南寧糖價從2011年的最高7800元/噸持續下滑到2014年的最低3850元/噸 ,價格跌幅超過50% ,跌出成本線 ,製糖企業大幅 、大麵積虧損 。2011/2012年榨季 ,全區製糖企業盈利由上榨季的82.3億元減少到19.25億元 ,下跌76.6% ,虧損麵34.95%;2012/2013年榨季 ,全行業虧損15.25億元 ,虧損麵擴大至78.64% ;2013/2014年榨季 ,虧損額進一步擴大到31.69億元 ,虧損麵進一步擴大到86.27% 。同時 ,由於食糖價格的下跌 ,倒逼廣西連續三個榨季下調糖料蔗收購價格 ,從2011/2012年榨季的500元/噸 ,連續下調到2014/2015年榨季的400元/噸 ,低於全自治區糖料蔗平均種植成本 。全區蔗農因收購價格下調 ,3個榨季累計直接損失62.5億元。 


      石凡告訴記者 ,國內糖業虧損直接打擊製糖企業參與食糖生產的積極性 ,不利於未來食糖生產的順利進行 ,還會導致糖料收購價的下降 ,從而影響糖農收益 ,打擊糖料種植積極性 ,導致種植麵積下降 。對下遊加工和食品生產企業來說 ,耕地糖價格較高 ,隻要內外盤的利潤窗口存在 ,下遊生產企業勢必會選擇加工糖來替代 ,這反而會加劇國內食糖大量進口的狀況 ,甚至為走私糖打開空間 。從發展的趨勢看 ,耕地糖產不足將是常態 ,保護國內產業 ,平衡原糖進口 ,規範市場秩序 ,是糖業持續健康發展的必要條件 。 


      1991年我國建立了儲備糖製度 ,政策目標主要是為以合理的價格保障食糖的有效供給 ,其次是保護我國食糖企業和農民的利益 ,確保整個食糖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從以往看來,國儲糖政策的出台和實施 ,在我國整個食糖產業的穩定和發展方麵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不過 ,近幾年來 ,國儲糖從政策實施到切實產生效果之間都存在一定的差距 ,這造成市場穩定 、平衡產銷的效果不能立竿見影 。 


      完善政策為糖業護航 


      中國食糖產業的產業跨度涉及到農業 、工業等相關領域 ,作為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商品 ,食糖產業還具有糧食安全的特性 ,其重要程度不言自明 。中國食糖產業的健康發展 ,食糖市場價格的穩定和合理運行 ,關係到工商企業的根本利益 ,關係到糖農的收益和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 


      中國食糖產業健康向好發展需要不斷地提高科技化水平和管理創新程度 ,孫悅表示 ,在糖料種植方麵 ,農民要盡量選取高產高糖的糖料作物種植 ,提高單產 ,並且改善基礎設計 ,形成較為完善的產業鏈 ,從而提高自身的收入 ,保證糖料的種植麵積 。與之 ,糖料種植要走規模化 、集約化 、科技化發展道路 ,糖料種植要打破過去依靠水田 、良田種植甘蔗的局麵 ,處理好糖 、糧爭地的矛盾 。在提高糖料作物生產效率層麵 ,農民種植應采用高產良種和機械化耕種收割等種植方式 。 


      對於製糖企業如何衝出重圍 、實現盈利 ,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首先要轉型 ,中國種植甘蔗的地方很多 ,但能種植富硒甘蔗的地區較少 。硒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 ,因此開發高附加值的富硒紅糖 ,是糖業轉型新希望(17.30 +0.82%,買入) ;其次技術創新 ,當前 ,國內糖企隻生產白砂糖 ,品種單一者居多,對生產工藝的技術創新 、適當加工原糖勢在必行 ;加強糖料作物機械技術研發 ,提升糖料作物種植的機械和規模化水平 ,從源頭上降低食糖生產成本 ,提高糖企綜合競爭力 。 


      中投顧問農林牧漁業研究員鄭宇潔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糖企依靠高糖價獲得高利潤的時代已經逐漸過去 ,糖企想要突出重圍 、實現贏利應該更多地從成本控製的角度去改善企業盈利能力 ,包括加強專業人才尤其是市場研究人才培育 ,根據市場發展趨勢合理安排生產計劃 ;完善企業管理體係 ,提高企業管理效率 ;通過兼並重組等方式擴大規模從而獲取規模效應 。 


      當前 ,是國內糖業的寒冬期 ,不但業界信心不足 ,麵臨全行業虧損的威脅 ,而且業界信心還極為不足 ,“亟須政府加大宏觀調控力度 ,為糖業護航 ,促進行業健康有序發展 。”宋清輝說 。 


      “完善的國家食糖儲備政策 ,適當的政策實施時機與節奏 ,是獲得有效調控的關鍵 ,建立更加積極 、靈敏的調控決策體係 ,對國儲倉點進行科學規劃布局是獲得有效調控績效的保障 。在糖料的收購政策方麵 ,除了繼續實行糖料收購價格與食糖銷售價格聯動的政策外 ,國家還應重點關注糖料生產環節麵臨的問題 ,在降低種植成本 、提高種植補貼等方麵下功夫 。”孫悅如是說 。 


      對於食糖走私的問題 ,廣西糖協理事長農光建議 ,開展糖業立法 ,繼續嚴管食糖進口管理 ,加強打擊食糖走私的力度 。根據供需把握進口節奏 ,合理製定進口量 。嚴防國內糖價回暖之後走私的猖獗 。此外 ,為解決糖業危機 ,穩定產業健康發展 ,保證食糖安全有效供應,國家應開展目標價格管理或直接補貼 ,保護糖農利益 ,穩定糖業發展 。 


    相關文章 :

    集團地址 :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秦皇島路59號淩海大酒店    全國服務熱線 :0633-3602298

    集團銷售部電話 :0633-3602298    集團銷售部辦公地址 :日照經濟技術開發區秦皇島路59號淩海大酒店裙樓

    @魯ICP備16002510號    新利18糖業集團 ©版權所有 違者必究